归纳法查经的观察、理解与应用让我受益匪浅,它引导我们以客观视角分析圣经。但必须采用复杂的画结构图形式吗?
这是否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?神赐下圣经是为了让我们阅读、思考并遵行,如此是否可能因过于注重字句分析而本末倒置?
英文版本
中文版本
归纳法查经的观察、理解与应用让我受益匪浅,它引导我们以客观视角分析圣经。但必须采用复杂的画结构图形式吗?
这是否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?神赐下圣经是为了让我们阅读、思考并遵行,如此是否可能因过于注重字句分析而本末倒置?
英文版本
中文版本
来自ChenMing弟兄的回答:
首先,我想说的是:不是“必须”要用画结构图的方式来查经。神的话语确实是为了让我们读、思考、并且遵行的,不是为了让我们被复杂的技术方法困住。
但问题在于:我们每一次在读圣经时,其实脑海中已经在“下意识”地分析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了。只不过,这种分析可能是不准确的,甚至可能受我们个人经验或偏见影响,从而误解了经文的原意。所以,画出结构图或句子关系,其实是帮助我们把这种“无形的分析”变成“有形的、可以检查和反思的理解”。
你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是“让潜意识浮出水面”的操练。通过写下来、画出来,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到:“原来我是这样理解这段经文的”- 也才有机会去校正和提升我们对神话语的认识。
当然,随着时间的积累和熟练度的提升,很多人最后并不需要再画出完整的结构图,也能看出经文的重点和逻辑。但我们一开始练习这些方法,是为了帮助我们训练属灵的“阅读肌肉”,而不是为了让学习变得更复杂。
简单来说:我们每一个人,其实都在用某种方式“画图”来理解神的话语。我们只是希望大家可以逐渐掌握一个更准确、更有根基的方法,好让我们能够更忠实地读懂神的话。
我的认知如下:
圣经的本意确实不是让人陷入技术主义,神的话语原本就是给普通人、各阶层、各文化背景的人预备的。大多数信主的基督徒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、语言训练,神也没有因此就让他们读不懂祂的话。
但是,圣经是一本跨越文化、历史、语言的书卷,本身的文体、逻辑、甚至修辞都和现代习惯有距离。如果我们真的想深入地明白原意——尤其在面对争议性、难解的经文时——结构图、句法分析其实就是一种辅助我们“看见”作者思路的工具。
它的作用类似于地图。没有地图,你可以凭直觉走路,但走远路或者不熟悉的路时,有一张地图会让你少走弯路。
我们每个人读经时,其实都在用自己习惯的方式“默默解读”。只是,大部分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加进多少“自己的理解”——比如习惯性地跳读、补充、简化、甚至误会了语气和重点。
当你把句子的结构、逻辑、关键词画出来,其实就是在“暴露”并“审查”自己的思路,这种训练能让你更谦卑地面对经文。你会发现,自己原来常常跳到结论,忽略了某些语气、逻辑关系,甚至对经文的主语、宾语都可能混淆。
结构图、语法分析不是终点。就像骑自行车时刚开始需要辅助轮,练熟了自然会卸掉。你越训练自己用心读、细心观察,渐渐会养成“内化的习惯”,不需要画图也能迅速看清经文结构。
但一开始不用这些方法,就很难突破“自己以为懂了”的盲区。真正的属灵长进,是在谦卑地承认“我容易错”,并乐于用一点方法让自己更接近真理。
归纳法也好,结构图也好,目的都不是让我们“技术高超”,而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明白神的心意,好真实地回应和遵行。如果一切分析最后不能引到悔改、顺服和爱主爱人的实际行动,方法本身就成了累赘。
如果你能用其他方式,确保自己真的明白了经文原意,也能对神、对自己、对群体负责——那么你完全可以不用画结构图。这个工具不是“属灵的标志”,只是成长阶段很有帮助的一个手段。
但是,我提出进一步的问题:结构图的学习、希腊文深入的学习,边际效应是不是太低了?是不是不如我们直接用英文读权威的希腊文解经工具书?直接摄取这些原文专家们总结出来的结晶。(不是解经书,而是工具类参考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