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的「成圣观」到底是怎样的?

Viewed 15

基督徒的「成圣观」到底是怎样的?

1 Answers

成圣(sanctification)在正统教义里从来不是可选配件,而是救恩本身的进行时。它包含两层含义:

  1. 地位性的分别
    信而称义的那一刻,圣灵把人从世界迁入基督的国度(西1:13),圣经直接称这些信徒为“圣徒”(林前1:2)。这一步骤一次完成、永不倒退。
  2. 渐进性的更新
    同一位圣灵随后在信徒生命里发动漫长而具体的更新工程,使他们“在一切善行上结果子,在认识神上渐渐增长”(西1:10)。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“生命的长进”、“成圣的过程”。

终点:当主再来时,信徒身体得赎、罪性彻底终结,这被称为“得荣耀”(glorification)。成圣之路画上句号。

二、「三而一」的神怎样共同成就成圣?
-父在永恒里定意“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”(弗1:4)。
-子在十架上为罪作挽回祭,藉复活赋予新生命;我们因与祂联合而有成圣的根基(罗6)。
-灵把基督的救赎客观地应用到人心里,内住、光照、赐能力,引导信徒治死罪、活出义(罗8:13)。

三、成圣的动力:百分之百恩典 + 百分之百责任

  1. 神主动——若没有圣灵的重生、内住与引导,人根本无力改变。
  2. 人回应——圣经又不断命令:“要脱去旧人,穿上新人”、“当恐惧战兢做成得救的工夫”(弗4; 腓2)。
  3. 关系——这不是五五开,而是“因为…所以”:正因为神在你里面动工,你就当竭力与祂同工。这种并行并不削弱神的主权,反而彰显祂赐人新性情的真实。

四、宗教改革后关于成圣的经典表述

  1. 称义与成圣严格区分,却永不分离
    -《海德堡要理》问64、问88–91
    -《西敏信条》第13章
    它们都强调:称义改变身份,成圣改变生命,两者皆出于恩典,但不可混为“靠功德换救恩”。
  2. “治死与活出”(mortification & vivification)
    加尔文认为真实成圣始终包含对罪性的持续处死,同时被圣灵更新活出爱神爱人的善行。
  3. “与基督联合”是方法论中心
    一切成圣的动力、资源、目标都藏在“在基督里”这四个字里。离了葡萄树,枝子绝无果子。

五、为什么改革宗很少像我们聚会处一样讲“得胜”,而更喜欢“成圣”?

  1. 神学传统差异
    -“得胜者”语言在近现代主要由“圣洁运动—开西大会—灵恩派—倪柝声/李常受”的脉络放大。它往往伴随“第二次恩典”、“更高阶段”、“得胜派生活”等分层观。
    -改革宗坚持“人人皆祭司,人人皆蒙恩”,不承认教会里有两个属灵等级。“得胜”若被用来指少数精英,就与《西敏信条》“圣徒永蒙保守并在恩典中成长”的教导相冲。
  2. 神学重心不同
    -改革宗用“mortification / vivification”去描述每日交叉进行的“杀死罪”、“活向神”,强调过程中的挑战与挣扎。
    -得胜派常用“victory”、“完全交出”、“突破”来描绘对罪或世界的“决定性克服”。改革宗担心这种说法容易忽视保罗在罗7–8章里描写的拉锯战,或催生“已完全”的错觉。
  3. 末世论视野不同
    -启示录的“得胜者”在改革宗解经里通常被看作“所有真正坚持信道、靠恩典而忍耐到底的圣徒”。
    -若把“得胜”解作额外精英身份,就会与宗教改革“一切真正圣徒都必蒙保守到底”的信条产生一定的矛盾。
  4. “得胜”并非被否定
    改革宗当然也谈“在基督里已经得胜”(约壹5:4),或者“靠着爱我们的主得胜有余”(罗8:37),但他们更愿意把这当作信徒共有的客观地位与终极盼望,而非区分层级的术语。

六、给我们的一点平衡视角

  1. 圣经里的“得胜”与“成圣”其实指向同一条十字架道路
    -若“得胜”被用来高举某种属灵“捷径”或“瞬间突破”,就违背了圣经关于天天背十字架、恒久忍耐的教导。
    -若“成圣”被说成冷冰冰的神学工程,忘却圣灵实际能力与喜乐,也失真。
  2. 两个词汇可以兼容,但需要正确定义
    -“成圣”提醒你这是救恩的一部分、终身旅程;
    -“得胜”提醒你这旅程的每一步都靠基督已得的胜利,并终将进入荣耀凯歌。
    只要不把“得胜”化作精英徽章,改革宗对它也不会排斥。

七、成圣路上的实践嘱咐
-活在道与灵里:每日读经祷告,不为完成任务,而为对准爱我们的主的心意。
-倚靠群体:操练认罪、彼此代求、互相督责,“单兵圣洁”通常熬不过长途跋涉。
-牢记恩典:越看清罪,越倚靠基督;越倚靠基督,越厌恶罪。
-仰望荣耀:终有一天,“得胜”的赞歌与“成圣”的工序同时封顶,我们将像祂,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(约壹3:2)。

对改革宗来说,“成圣”是整全救恩在时间中的展开;“得胜”是这展开终会抵达的凯旋。前者强调过程,后者宣告终局;两者若放在基督里,就互不冲突,反而相得益彰。

Related Questi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