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该如何面对苦难?

Viewed 8

基督徒该如何面对苦难?苦难于我有益?我心里不这么想啊,这是不是美化苦难?到底怎么说服我自己接受所谓「化妆的祝福」?

1 Answers

一、先承认:苦难真实而尖锐,不必替它化妆

  1. 圣经从不否认痛苦的真实性
    约伯记、诗篇的哀歌、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的挣扎,都把悲伤、恐惧、无力感赤裸地摆在神面前。我们可以、也应当对苦难说真话,“用哀恸的人心”来敬拜,而非用属灵口号来压抑情绪。
  2. “苦难于我有益”不是情感麻醉
    诗篇一一九篇说:“我受苦是与我有益”,这句话是在承认苦难之痛之后,回望神的作为才说得出的总结,而不是现场止痛贴。若还在疼痛里说不出“有益”,那是人之常情,圣经允许我们慢慢到达那里。

二、真理中的“苦难观”

  1. 创造—堕落—救赎—成全的宏大叙事
    -创造:神起初看一切都甚好,苦难并非原设计。
    -堕落:罪进入世界,带来破碎、疾病、压迫与死亡。苦难首先是堕落世界的症状,而非神任性施压。
    -救赎:道成肉身的基督在十字架上担当痛苦,让苦难得着终极的逆转可能。
    -成全:启示录宣告将来“不再有死亡、悲哀、哭号、疼痛”。终末的荣美把如今的受苦放在希望的光照下(罗马书 8:18)。
  2. 十字架与“神圣交换”
    神在软弱里显大能,在受苦里显荣耀。基督与我们“互换位置”——祂受咒诅,使我们得祝福;祂经历神离弃,使我们得着神同在。我们的苦难因此连结于祂的受苦,成为“与基督同受苦难、同得荣耀”的通道(罗马书 8:17)。
  3. 圣灵的内在工作:成圣与塑造
    -性情的炼净:雅各书 1:2-4 说苦难试验信心,生忍耐,使人“成全完备”。
    -盼望的锻造:罗马书 5:3-5 描绘“患难生忍耐,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”。盼望不是幻想,而是被圣灵浇灌在心里,对未来荣耀的把握。
    -与基督相似:彼前 1:6-7 把信心比作金子在火中被炼;受炼后的信心显出基督的荣美。
  4. 教会视角:身体彼此担当
    基督徒面对苦难时,神不要求你独自硬撑,也不是让你装作坚强,而是要你大胆向肢体求助,让教会成为彼此安慰、彼此担当重担的地方。这既是神的命令,也是祂最实际的安慰。你能从别人身上看见神的恩典,也能把自己经历过的神带给下一个人。这样,苦难就不再是孤单的“试炼”,而是教会彼此相爱的真实见证。

三、如何“说服自己”而不是自我洗脑?

  1. 允许自己真实地哀恸与质问
    圣经里的诗人常这样祷告:“耶和华啊,你为何站在远处?”(诗十)。把心底的愤怒、困惑、恐惧原样告诉神,比强行背诵“感谢主”更属灵、更健康。
  2. 在基督里重读自己的故事
    -把自己放进“创造—堕落—救赎—成全”的四幕剧里,苦难不再是无意义的独立篇章,而是救赎进程的一环。
    -练习“回头看”:常在日记或祷告中记录痛苦与微小恩典,届时可回顾神如何在阴影里工作。这样能帮助我们慢慢体会“化妆的祝福”。
  3. 让身体与灵魂一起倚靠恩典
    -身体层面:睡眠、饮食、运动、医疗与心理辅导都是神普遍恩典。照顾好身体,与灵命成长并行。
    -灵魂层面:持续祷告、诵读经文、参与擘饼纪念、与成熟信徒谈心——这些属灵操练为内心留出“加工苦难”的空间。
  4. 在共同体中寻找见证与同行者
    寻找那些已走过类似道路的人,让他们讲述见证。听见他们如何哭、如何怀疑、如何被扶持、如何在多年后说“我如今明白一点点”,比任何道理更能说服心。
  5. 保持终末的视角
    保罗将“至暂至轻的苦楚”与“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”对比(林后 4:17)。这并非淡化痛苦,而是给痛苦一个结局:所有眼泪都指向那一天会被亲手拭去。每一次擘饼纪念主、每一次祷告里的“愿你国降临”,都是把今天的创口系在未来的医治上。

四、回答“美化苦难?”的疑虑

  1. 基督徒不赞美苦难本身,而赞美在苦难中显出的神
    苦难不是良药,却是神可能使用的手术刀。刀子本身不值得歌颂,外科医生的医治目的才值得颂赞。
  2. “化妆的祝福”不是给苦主贴金,而是给神荣耀贴标签
   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“苦”被“妆”得好看,而在“祝福”有时包裹在苦痛里,需要时间和属灵的透视力才能识别。
  3. 拒绝情感勒索
    若有人用“凡事感恩”去要求正在受苦的人马上感谢,那是属灵霸凌。圣经的节奏是:先哭泣,与哭泣的人同哭;然后陪伴中等候圣灵慢慢显明神的良善。

-苦难真实,我们可以痛哭质问
-神也真实,祂在基督里进入我们的痛
-圣灵持续真实,在火中炼净我们、扶持我们
-盼望最终真实,将来必有更新与荣耀作收尾

于是,一个基督徒面对苦难的心境可以是:脚踏在裂开的地面上,眼望向将要撕开的天穹;一边流泪,一边抓住那位曾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泪、如今坐在宝座上的主。这样,我们不是“说服自己”,而是被神的故事重新说服——苦难终不能胜过爱,黑暗终会迎来清晨。

引出几个问题:
1.当你把一切逆境都解读为神对你“拆毁”的手段时,是否忽略了罪、世界和个人选择本身带来的后果?
2.你渴望“更深属灵经历”时,究竟在寻找基督十字架里的生命,还是追逐情绪上的强烈震动与“特别的感觉”?
3.面对长期的病痛或家庭压力,你更常向主祷告“带我脱离”,还是“让我在其中认识祂的同在”?这透露了你对“得胜”一词的哪种理解?
4.当别人未得医治、仍在患难中时,你是否下意识觉得他们“信心不够”或“功课还没学完”?若是,这样的判断是出于怜悯还是骄傲?
5.若苦难成为你属灵见证的主要标签,你会不会不自觉地以“受苦的程度”来衡量属灵深浅,反而忽视了爱心、喜乐、和平这些更常态的果子?
6.你是否把“隐密处独处神前的甜美”理所当然看得比“在教会身体中彼此担代的痛苦”更高明?若两者冲突,你倾向选择哪一个?为什么?
7.当顺服神的道路牵涉到职业、学业或婚姻损失时,你是否会暗暗希望神“补偿”你别的祝福?这样的交换心态暴露了什么?
8.你是否曾把“甘心受苦”误读为“拒绝寻求任何帮助”——以致拒绝专业辅导、医生治疗或弟兄姊妹的扶持?这真的是信心,还是掩饰的自我中心?
9.若神允许你多年在低谷,却同时呼召你服事别人,你愿意带着破碎仍去爱人,还是等待苦难彻底过去后才“全力以赴”?
10.在默想基督受难时,你更被祂的身体痛楚所吸引,还是被祂在十字架上完全顺服父旨意、成就救恩的爱所震撼?这反映了你对苦难核心意义的哪一面重视?
11.当你听见别派基督徒强调“得胜、兴盛、医治”而轻描淡写苦难,你会立刻定罪,还是先省察自己是否同样片面,只不过强调另一端?
12.如果主今日问你:“你愿意因我的名受苦,却不被人看见,也不被写进任何见证吗?”——你心里最真实的回答是什么?

Related Questi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