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明白,在道理上这是基督徒应有的态度,也是许多聚会里经常被强调的“属灵正确”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的心其实很眷恋现在的生活,也充满了对未来地上美好日子的憧憬和计划。面对这样的真实处境,我们该如何培养对主再来的真实渴望,而不是流于口头或表面的说法呢?
我们都明白,在道理上这是基督徒应有的态度,也是许多聚会里经常被强调的“属灵正确”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的心其实很眷恋现在的生活,也充满了对未来地上美好日子的憧憬和计划。面对这样的真实处境,我们该如何培养对主再来的真实渴望,而不是流于口头或表面的说法呢?
要让心里真正燃起 “主啊,愿祢快来” 的渴望,并不是给自己灌输一条教义,而是一点一点在真实生活里被圣灵塑造。下面这条路不必一步到位,却可以每天踏实地往前走——
1 把“再来”还给耶稣本人,而不仅是末世时间表
当保罗说他“切慕那公义的冠冕──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那日要赐给我的”(提后 4:8),他重点不是日期、日程,焦点是“那公义的主”。若渴望的是一位可亲可爱的主,就像思念远行的爱人,盼望就自然。(不要总用外面所谓的饥荒、瘟疫、地震来恐吓人预备主的再来)
问题从爱慕主的回来,转向爱慕主的自己。
操练:每日默想主和主的话。
2 把“永恒好消息”翻译进当下的需要
帖前三 13 把主再来与“圣洁无可指摘”连在一起;彼前 1:3-9 提到“活泼的盼望”能撑住火炼的试炼。换言之,越在实际压力与软弱里经历祂的救恩,越知道这世界无法最终满足自己。
操练:
可以在自己软弱的点上对主说:“我今天就在这里等祢的拯救,直到祢亲自显现。”
3 让主餐成为“直到祂来”的预演
保罗说“你们每逢吃这饼、喝这杯,是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祂来”(林前 11:26)。主餐是预尝未来筵席,圣灵借此激励我们在基督身体中对主的渴望。
操练:擘饼时静默安静,心里祷告说:“下一次,我们可能已在羔羊的婚筵席上举杯。”,借着擘饼聚会培养自己对主的救恩和主再来的渴慕。
4 培养“客旅”生活方式,而不是逃避现实
希伯来书形容信心伟人“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”(来 11:13)。客旅不是厌世,而是轻装。
操练:比如,
-有意识地简化生活
-规划地上未来时,刻意预留“倘若主今日再来,这计划会怎样?”的空白。
5 把使命感和盼望绑在一起
彼后 3:12 称我们可以“切切仰望并催促神的日子来到”。传福音、服事软弱、经营圣洁家庭──每一件都是“催促”的方式,因为它们把更多人带进那即将实现的国度。
操练:生活里活得「正常」。
6 在苦难与日常喜乐中都练习“Maranatha”(主必要来)
苦难会暴露世界的不可靠,喜乐则预尝新天新地的味道。两种经验都可化为盼望。
操练:
-遭遇挫折时,祷告说:“主耶稣,我需要祢的来临。”
-享受家庭、自然、美食时,默想:“主,在这喜乐中,求祢快成全永远的盛宴!”
7 祷告成为呼吸:从“若主许可”到“主,请来”
启终 22:17 的教会祷告只有四个字:“主,耶稣啊,来!”把这句短祷放进日常每个缝隙。
8 以盼望重写人生叙事
保罗称我们的国籍在天(腓 3:20-21),终点既定,就能坦然面对过程。
操练:可尝试一次“逆向写遗嘱”──先描绘自己在主荣耀里复活后的状态,再反推现今要存留下什么、放下什么。写完后与可信任的主内伙伴分享,彼此代祷。
祷告:
主耶稣,我们承认自己的心常被今生吸引,也感谢祢赐给我们可以享用的美好。
但请祢用圣灵把更深的渴望放在我们里面——渴望见到祢自己,渴望那没有眼泪的新天新地。
每一次成功或失落,都成为我们说“Maranatha”的理由;
直到那日,祢的脚踏在地上,我们张开眼,看见祢的笑容。
阿们。
走这条路,我们不必勉强自己用力想象未来,而是在与基督日复一日的相遇中,慢慢把“再来”变成最自然的盼望。愿圣灵把这份爱慕浇灌在我们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