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常说“基督与教会”是我们的异象,但仔细想想,异象的中心到底是“基督”自己,还是“基督和教会”两者?教会这一面究竟在整个异象中占什么位置?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教会,才能不偏离以基督为中心的异象?

Viewed 21

我们常说“基督与教会”是我们的异象,但仔细想想,异象的中心到底是“基督”自己,还是“基督和教会”两者?教会这一面究竟在整个异象中占什么位置?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教会,才能不偏离以基督为中心的异象?

1 Answers

一、圣经对「永远旨意」的揭示:先是基督,其次才见教会

  1. 旨意先集中于基督
    A.弗 1:9-10 说父「按着自己所喜悦的,使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……要在日期满足的时候,使天上地上一切…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」。动词 ἀνακεφαλαιώσασθαι (“在……里归一”)表明“万有之头”惟有基督。
    B.西 1:18 又称祂为“身体—教会—的头”,强调秩序:基督先为头,教会后为体。
  2. 教会是这旨意的“器皿与彰显”
    A.弗 1:22-23 继续说:“并且将万有服在祂脚下,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头;教会是祂的身体,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。”这里才第一次出现“教会”;而它的定义完全依赖于与基督的联合。
    B.弗 3:9-11 称“借着教会”使天上执政掌权者得知神多方的智慧;14-19节则以“基督的爱”作量度,明示教会的一切价值都系于祂。

从圣经脉络看,神永远的旨意确实以“基督”作中心;“教会”是这旨意在时空中的实体化、团体化。没有基督就没有旨意;没有教会,旨意便缺少了历史与宇宙中的见证与承载。

二、「基督与教会」作异象时的平衡

  1. 只讲基督而轻视教会
    易滑向个人主义的“个人得救观”,忽略身体生活、忽略圣经对团体见证的心意(约 17:21-23;彼前 2:5,9)。
  2. 高举教会到几乎与基督并列
    若把组织或传统等同“教会”,会令人把目光从活的基督转向制度、规模、甚至领袖。保罗严厉提醒:“没有别的根基,可以立得过耶稣基督。”(林前 3:11)
  3. 圣经的平衡
    A.源头与流出:基督是源,教会是流。离了基督的生命交通,再美的“教会实践”都会干枯。
    B.头与身体:二者不可分,却永远不同位。身体若想自主,就与头分家;头若无人回应,也失去彰显。
    C.新人与新妇:教会既是祂的身体(行动地位),也是新妇(爱与联合的关系,启 19:7)。这双重图像保护我们:既不把教会当作冷冰冰的机构,也不模糊了权柄次序。

三、倪柝声与李常受为何极看重「基督与教会」

  1. 历史处境
    二十世纪中国教会四分五裂,地方教会运动盼望恢复初代“在一个城市一个教会”的见证,使信徒超越宗派标记,只围绕基督自己与祂的身体(参倪《正常基督徒的教会生活》)。
  2. 神学看见
    倪弟兄洞察到:若基督在天上已得荣耀,却在地上缺少身体的对应,那荣耀仍未得着实际彰显。李常受继而强调“神圣分赐”:三一神把祂自己分赐到信徒里,好产生并建造教会作“新耶路撒冷”的雏形。
    他们的负担并非抬高“组织意义的教会”,而是在呼吁一个“以基督为内容、以团体人位为彰显”的教会生活。

四、今天我们应如何持守“基督中心”的异象而不失教会负担?

  1. 天天回到头——个人灵修、祷告、读经都以亲近基督为首务,防止只忙“教会事务”却渐渐失去主本人(启 2:4)。
  2. 珍赏身体关系——在实际聚会、同工配搭、肢体相爱中经历“基督在你们中间成了有形有体”,让异象落到彼此相顾、彼此成全的日常里(弗 4:15-16)。
  3. 分辨组织与生命——肯定地方教会的实际聚集,却不把任何体制或传统绝对化;凡叫我们离开基督元首地位的热心都需警醒。
  4. 以神的终极图画校正现况——启示录把终点描画成“羔羊的婚筵、新耶路撒冷”,那里依旧是基督先显,教会作“配偶、城、帐幕”来盛装祂、彰显祂;这终极异象既保守我们向着基督的专一,也提醒我们珍视教会的价值。

总之,圣经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中心——基督;然而这位中心甘愿把自己“放进”一个团体里,使祂的丰盛得着成全、放大与诠释,这个团体便是教会。因此说“神永远的旨意是基督与教会”并非把二者并列,而是述说同一荣耀计划的源与流、头与体、夫与妇。倪柝声之所以朝此呼喊,不过是在提醒历代圣徒:一面务须紧紧就近基督,不陷宗派自满;另一面也不可把救恩窄缩为“我与主”的个体故事,而应与众圣徒一同“被建造成为神藉着灵居住的所在”(弗 2:22)。唯有活在这样的平衡里,才能不偏离那以基督为首的伟大异象。

从正统神学来看,说「神永远的旨意是基督与教会」可以,只要我们记住:

  1. 基督是首位、源头、中心——没有任何被造实体与祂并行。
  2. 教会受造、受赎、被建造,为显明祂的丰满与荣耀——这价值不可轻忽,却永远是派生、受赐、从属于祂的。
  3. 一切健康的教会论都必须由扎实的基督论和三一论来支撑。失去这地基,无论高举个人经验还是制度形态,最终都会失衡。

聚会所的强调,与基督教传统在「重拾身体生活、远离个人化」这一点上可互补;他们的实践经验也提醒今日教会:要在基督为中心、国度为终向、身体为途径的三重取向里,继续被福音更新。

Related Questi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