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的普利茅斯弟兄运动,到底是不是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恢复或高峰?
普利茅斯弟兄会(Plymouth Brethren)源自 1820 年代的爱尔兰与英格兰,起初是一群不满既有教会体制、渴望回到新约简朴聚会与“按圣灵随时擘饼”的基督徒聚会。他们强调“唯独圣经”,实行平信徒事奉,不设受薪牧职,因此在福音派历史上颇具独特性。
贡献:一股影响力远大于人数的复兴
这些焦点在当时属于“被忽视的真理”,弟兄会把它们擦亮,的确推动了基督徒群体的一部分更新。从这个意义上,说它是一股“往前的水流”并不过分:它让教会意识到自己在祭司职分、简朴敬拜、末世盼望和海外宣教上的松懈。
局限:分裂与神学争议
正统教会的整体评价
“高峰”还是“支流”?
若把弟兄会等同于“终极的真理恢复”或“历史高峰”,有两点保留:
因此我们说,普利茅斯弟兄运动像十九世纪那阵急促的春雨:它唤醒了土地上某些沉睡的种子,却不是整条河流的最终走向。把它看作教会“往前”的一股水流是恰当的,但若将其定位为“最高峰”或“最后恢复”,就忽视了神在更广阔、跨世纪、多传统里的连续工作。
对今天的教会而言,弟兄会最大的遗产也许不是一套独特系统,而是那句老话:“回到圣经,让所有圣徒都参与,让福音继续前行。”
因此,正统基督教通常把弟兄会视为福音派大家庭中的一支:既肯定其敬虔、解经与宣教的热度,也对其体系化时代论和某些排他作风保持批判性对话。对今日教会而言,弟兄会最大的启示或许是:回到圣经、重视平信徒事奉的初心,远比争夺神学“高地”来得重要。